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响应国家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首都师范大学金泽小学以“碳减排·爱循环”为主题,设计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生态环保课程。学生将通过参与实际的环保项目,例如项目调研、垃圾分类、环保宣讲、社区活动等逐步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与这些项目时,学生将运用高阶思维能力,如通过分析社会问题,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
北京读懂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基金会“碳减排·爱循环”项目将探索和学校共同开展创新型劳动教育,主要内容涉及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两个大方向,具体实施如下:
公益劳动:校内实践,家校共建,社区联动
让孩子们通过“垃圾分类,爱心回收,关注碳减,振兴教育”行动深入了解爱心环保、双碳目标、扶助他人以及共同成长的意义。通过项目实践打造示范,发动学生践行“碳减排·爱循环”的公益校园活动,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座城市”的初心与低碳环保和乡村振兴紧密联系起来。以此联动社区和学校,通过家校共建社区联动的方式将劳动教育中提到的“学中做,做中学”更为广泛地进行落地实施。
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爱心行走,生态帮扶
通过每月“碳减排爱回收”活动参与测算碳减排额度,了解双碳目标,量化个人的回收贡献和碳减排额度,了解垃圾分类为什么是低碳行为,并通过爱心善举参与祖国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帮扶。将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以志愿者身份呼吁和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加入,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行动倡导绿色环保、教育兴国、帮扶他人、扶助弱小,提升实践能力。
为此学校还特别组织了一场思维碰撞的饕餮盛宴——专家论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创新发展助力。本次论坛由许静主任主持,北师大王术军博士、首师大欧璐莎副教授、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科学教研室贾欣主任、朝阳区教科院综合教研室王素英老师、北京读懂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基金会项目部何莲主任、家长志愿者代表、学校部分干部教师共同参与研讨。
围绕正在推进的碳减排和乡村教育振兴项目,我们希望青少年加入到国家政策实施的队伍里,学校通过碳减排实践体验将课内校内活动延伸到课外校外,慢慢打开学生视野,有助于孩子们更有责任感地创新发展。